||
杨光先的知名,主要是缘于其名句:“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有博主为此不解:“我觉得就算在今天的中国有人这样说了,你也不能说这个人犯了什么大错,你可以说他白痴、迂腐、不合时宜,缺心眼,但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是拥有愚蠢的权力的,他就是愚蠢、落后。怎么了?不行吗?”
如果说说而已,那他不会得此千古之名吧?文科的博友,应该知道所谓“康熙历狱”始于杨光先举报洋千人汤若望算的日子不合阴阳,意在大逆。最后汤若望获剐罪,其副手灭族。1665年 4月16,开剐汤若望的公文到了孝庄太皇太后之手,太皇太后迟迟未能下笔。叹曰,今上(指康熙)得以继统,汤若望实有大功(指皇位难定时汤若望一句“玄烨出过麻子”)。所以“剐缓”。杨光先立此举报奇功,奉旨继任钦天监一把手。这下杨光先着急了,一再谦辞。奉旨不准,只好上任。杨光先乃著《不得已》明志,承认自己根本不懂天文,上纲上线纯粹是为了爱国,“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如果说这样的人,还配我们帮他主张话语权,老邪只好不说话。
那为什么叫“康熙历狱”呢?因为那是康熙年间的事,虽然当时康熙正忙着和“棒棒糖”博主一道“顶”,但这样的文字狱,责任是逃不了的。不高兴康熙的同学,开口闭口便是“康雍乾文字狱”,就这个康字。
康熙除鳌拜亲政后,为了比较两种历法的正误,立重大专项。1668年12月26开始,先学术辩论,然后双方共同实测,持续三天。实测结果证明杨光先数学零蛋。汤若望方法误差在可接受范围。杨光先在事实面前认输。康熙下旨废除当年设置的闰十二月,杨光先撤职查办,后判流刑,1669年被赦回家乡路上病死。主持这一重大专项的是第三代洋千人,南怀仁,基本上保持了从利玛窦到汤若望的水准。但后来引进洋千人的水准有下跌趋势,如讲三角函数的无穷级数表达,却不懂其证明,遭康熙指出,廷议哗然,咸谓洋千人包藏祸心。如此等等,乃令康熙决心自办研究生院。此前曾尝试过上朝时给群臣开几何学课,很不成功,老臣居然有上课时打呼噜的,大不敬。后来的研究生比较成材的只有皇三子、梅珏成、陈厚耀、何国宗、明安图等人。研究生就业,主要在编著《律历渊源》一书。其中第三部《数理精蕴》大量采用康熙给研究生开课时的讲稿。
事实证明,学数理的,玩政治玩不过动刀枪的。《律历渊源》成书之后,康熙来不及写序,就薨了。皇四子继了大位,顺便也作了该书的御制序。还算皇三子不构成政治威胁,算了个主编。
当然,历史事实,即便是信史,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读。小事包括张国立脸上并无麻子,敏感事如杨光先的“民族、宗教”;尴尬事如中学历史老师教给我们的反皇帝思维定式。这一定式的代表作可算袁菹者的“康熙“盛世”是中国科学衰落之始——与席泽宗教授电话谈”袁菹者纪录,《争鸣》杂志20070205。席、袁、都算大牛吧。但老邪宁愿推荐一读《故宫博物院》2002年第4期载吴伯娅《康熙与〈律历渊源〉的编纂》一文。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