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征求意见稿,SOS 精选

已有 8062 次阅读 2014-6-15 09:06 |个人分类:课件科普|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时间給得太紧。担心有问题。请各位网友拍砖。

 

信息时代的大地图,遥感可以先行

 

习总在今年院士大会上约一个小时的讲话中,用了约十二分之一篇幅来讲康熙组织、制作的《皇舆全览图》。高度评价它“科学水平空前”,居于“世界前列”[1];又总结了我国后来落后的教训。这对于我们搞地理、测绘、地图、遥感的人是很大的激励,也是很大的压力。

 

习总讲的教训是什么呢?一是这么好的地图,秘藏于内府,没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中发挥作用;二是没有接棒人,基本上就停在那里了。结果是使西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我国地理的了解要超过中国人。

 

我国国家大地图集的概念,应该来自“向科学进军”的1956年,为“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 重大研究任务之一,成立了以竺可桢为主任的国家大地图集编纂委员会。当时计划是按自然、普通、历史、农业、等,分集出版。但直到1964年第一部综合性的自然地图集才得以出版送审稿,由竺可桢写序。正式出版在196510月,已是文革前夕,竺可桢的序言已撤消。

直到“科学的春天”,198112月,我国才正式启动了国家大地图集第二次编制工作。经

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编制完成了农业、经济、普通、自然等国家地图集。但是,我国30余年发展之快,这种纸质分集出版的国家大地图集恐怕是无法满足需求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到201261日,才出第1册(共3册)[4]

 

所以必须应用“科学水平空前”,居于“世界前列”的信息科学技术,来制定和及时更新国

家大地图,并在信息获取的广度上,从国家走向全球。为此,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努力。例如陈述彭先生去世前不久,还在呼吁要搞信息时代的中国大地图,或者地球系统网络平台[2]。最近,国家测绘局改名为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其实都是在考虑接棒,就是要搞以大地表面经、纬度、空间位置为索引的综合国情共性关键数据库,或者说“百科全书”。

 

综合到什么程度?9.11事件以后,美军搞人文地形系统。从2006年开始配备这样的人文地形图到伊拉克、阿富汗前线部队 [3]。这说明了一个新的潮流。另一个例子是谷歌地图,我们也有了天地图,但怎么超越?国家也立项支持测绘行业的业务拓展到基础地理信息。这是走综合路子的美好尝试。但是道路依然很漫长。

 

总之,我们需要一个地理国情的综合系统。数据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历史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包括各种社会、经济、民族、宗教、生态、环境、疾病、健康、灾害、民风、舆情等;同时也可以及时为各行各业生产出他们需要的专题图件,或者作为地表过程的科研平台。

 

但是,各种数据的比例尺,或者分辨率是不一样的,要包容各种不同形式的数据输入,又能灵活输出用户所要求的比例尺或分辨率,同时要及时更新几十颗、上百颗卫星的遥感数据、机载数据和地面数据,这就需要尺度转换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历时约7年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怎么说明20.3亿亩耕地这一结果的可靠性,其随机截断误差、系统误差究竟有多少是尺度差异带来的?系统误差如何纠正?今后又如何年度更新?

土壤污染普查,涉及630万平方公里,按每平方公里一个采样点计,数据已是海量,但仍不适应土壤污染现状的宏观把握和对土壤治理图件的要求。是否需要补测,如何补测?

全国有三次土壤侵蚀普查,分别应用了三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目前从遥感数据和水土侵蚀模型得出的黄河流域总输沙量吻合较好,但仍需掌握更小支流流域模型与真实的对照,才能用于风险预估和决策依据。这又直接需要对尺度效应的研究和规律探索。

 

综上所述,国家大地图集的概念,由于行业差异,各分集出版时间差距太大,已经逐渐失去了综合这一大特色,成了行业(或专题)地图的分集的统称。目前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大地图集”的概念可以进化为综合性更强的“大地图”。而全球的卫星(和部分地面)数据覆盖,也为我们自主产权的大地图,立足中国,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当然困难是很大的,这种跨地区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不是我们地理、测绘、遥感、等少数几个学科或部门能完成的,这需要更高层级上的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但是,毕竟国家已经有了海量的数据积累(仅以二调为例,即达约150TB),每天仍有海量遥感数据的源源不断产生。如何消化理解这些海量数据,使之成为能为国家、各行业、以及公众服务的信息产品,并从这个过程中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积累遥感服务于“信息时代的大地图”的经验,则是完全可以先行一步的。回到康熙的《皇舆全览图》,尽管从1708年下旨正式启动到1718年第一稿完工,花了十年。但正式启动之前的预研和试点,就花了近二十年(一般从1689年左右算起)。所以,遥感先行一步,开始搞尺度效应研究、行业调研和参与小流域治理试点,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5]

 

[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14610日人民日报,第2

[2] 陈述彭,建设地球系统模拟网络平台 提高应对灾害的宏观调控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建议,2008年第4期,总第174期。

[3] 庞超伟,人文地形图与文化建模仿真技术,科技日报2014514日,第3

[4] 国家地图集编纂委员会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1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06-01ISBN9787500469278

[5] 李小文,王祎婷,定量遥感尺度效应刍议,地理学报,第68 9期,20139月,11631169页。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803489.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也谈“千人计划”之后
下一篇:与杨恒均先生商榷

84 王春艳 王德华 郑永军 李建国 柳林涛 郑小康 姚小鸥 胡努春 周跃明 彭真明 赵斌 黄秀清 刘全慧 李土荣 张能立 李万峰 林中祥 陈楷翰 周健 孙学军 薛宇 聂广 陈小润 张云 陈奂生 任胜利 王启云 虞左俊 赵美娣 武夷山 沈律 任磊 张珑 蒋继平 肖重发 罗帆 蔡庆华 田丰 曹聪 曹禺 王峻晔 田云川 朱志敏 褚昭明 张洋 刘安金 陈绪志 科学出版社 刘赫显 张鹏举 苗元华 刘焕军 郭磊 马红孺 周春雷 刘光银 陈安 张忆文 汪晓军 付福友 苏力宏 林中鹿 徐晓 白图格吉扎布 张添佑 赵凤光 魏玉保 eastHL2014 rengy qidao zzjtcm rockyman miracle1 rfm2007 wolfganger hai1357531 paulings geowk ychengwei kmzhaojian ybyb3929 sunnyh0310 aliala ccgoodluc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