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早就听说过黄仁宇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但一直没有看,没有看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读过熊召政所著的《张居正传》,个人感觉这两者之间应该有很多重叠的地方。读完《万历十五年》才发现并非我自己所想的那样。
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此时张居正已经逝世达五年之久,这一年看似风平浪静,其实作为帝国的明王朝已经风雨飘摇。明王朝这只大船已经在大海中失去了航向,随时有沉没的危险,然而作为天子的万历却萎靡不振,无心政事;而作为首辅的申时行也无所作为,这就注定了,这艘大船的必然沉没的命运。
该书着重讲述了六个人物,分别为万历皇帝、首辅申时行、前首辅张居正、清官海瑞、抗倭名将戚继光、哲学家李贽。据我个人的理解这几个人物非常有代表性,万历作为当时的皇帝,是无上的权利象征,映射到现在应该算是体制;而首辅申时行是老好人,总想在平衡各方势力,他的主要目标就是建立“和谐社会”,也就是不求进步,主要不发生大的动乱就行。清官海瑞是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循规蹈矩,做事都以先前的规范或者伦理为准则,根本无心去改变;张居正则是改革派的代表,他精明强干,力推改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其最大的手笔就是对全国的经济进行改革,然而“壮志未酬身先死”,他的突然死亡,并且以后受到清算,意味着他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抗倭名将的戚继光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对国防进行改革,然而随着其支持者张居正的死去,他的改革步履维艰,最后被罢官闲置在家。最后哲学家李贽则是教育与文化界的代表,他致力追求新的思想,以求解脱,然而终于离不开世俗的桎梏,最后郁郁而终。
所有这些人的努力最后都归于失败,作者给出了他们失败的最直观的原因:”他们所做的努力与现存的文官集团格格不入“。文官集团所奉行的原则,是严守成宪和社会习惯,遏制个人的特长,以保持政府和社会的整体均衡。文官集团不仅保守,而且贪污腐败透顶,任何想力图打破文官集团所力图保持的平衡,必然会受到整个文官集团的共同抵制。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必然。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