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邪是科学网博主李小文院士的别号,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一个独特标签。尽管小文老师的仙逝,让科学网失去一位众博敬重的意见领袖,但其思想风格永存。研究老邪博客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是网络时代人文发展的一线亮点。
老邪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一个独特标签
看到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是极其普通的网页。没有显赫的头衔,看不到刻意经营的点缀,即使科网编辑部也没有特别惠顾这位科学院院士,奖励更多的精选小红花,因为编辑MM和大伙一样,吃不准老师博文的邪度。其头像也许是可爱的小孙孙,现在看来,更显出对博主的人性刻化。小文老师最后一篇科网博客是北京时间1月05日发的,图一是在10日他仙逝的当晚,对其博客的截图。
熟悉科学网的网民们都知道小文博主的别名:黄老邪。邪不邪,从对高建新博文的评论 血泪控诉何时休,科网冷血何时热?则略看一斑。这是老邪博主在科学网互动的绝唱,也仅是他西去两天前的事情。
图一 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黄老邪是博主别号(2015年1月10日截图)
在这个博客上的一些统计数据是永远不会变动的,正如科学网的公告: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上介绍的:“2007年7月29日在科学网注册开博,成为科学网成立上线以来首批活跃的博主之一,7年来多在科学网累计发表了1878篇博文”。同时,在科学网他有1816位好友,来自天津科学学研究所的孙兰博友于1月8日上午成为老邪博主接受的最后一位互粉粉丝。在进行图一截图时, 老邪博客的访问量近6百万,准确说5,988,621人次。
老邪博主是科学网多数博主公认的意见领袖
众所周知,科学网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主管,中国科学报社等主办的一个中文科学类实名制网站。在科学网发展盛期,每天能发出五百余原创博文。这里是政府机构、大学、研究院所等正式发布科技、教育新闻的重要新新媒体,也是海内外科教人员促进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和生活来往的重要网络论坛。
科学网博客曾经发生过几次有关国家重大科技政策与管理的大讨论。较著名的一次当属2011年底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的网络辩论,就“水平派”与“贡献派”两个观点激争,那可真是一场好戏:群雄过招,难分高低;观众屏气,目不暇及。有水平、有贡献的小文老师在这场争论中,总是劝说大家:淡定、淡定再淡定。... 等等。天长日久,老邪竟成为科学网上一位和事大佬,博主间掐架了,心情不爽了,总想让老邪出来说两句,即使各打两大板,也算是有个下台阶的说法。
据科学网博主智宇老师介绍,李小文老师早年曾参加海外著名华人学者网站CND出版物的一些志愿工作,特别是担任1990-1999年间《华夏文摘》的部分编辑工作。80年代前后出国的大部分留学人员都会记得这部刊物。每到周五发刊期,大家争先恐后到CND网站下载打印,与家人分享。其中每期都有一个专栏叫“我们”,真切地反映了留学生们的生活。
然而,在科学网博主间的互动中,老邪博主并没有炫耀这一在万维网上的高辈分经历。在这方面,Google知道Who is Who, 对科学网李小文的博客(blog.sciencenet.cn/u/lix)评级为PR6 , 这在国内博客界是少有的。以北师大官方网站(www.bnu.edu.cn)为例,大学的网站评级为PR7。图二亦为1月10日的截图,显示百度搜索即时更新李小文老师去世的新闻和相关报道,搜索结果已达147万条,凸显网络传播威力。
图二百度即时更新李小文老师去世的新闻(2015年1月10日截图)
由于科学网博客是实名制,博主们也可以注册虚拟网名,为海内外科技人创造了极其宽松的自由言论平台。有关老邪博主和莫测高深的“扫地僧”之间关系的传说更是玄乎,大家都以能得到老邪博主的点赞而高兴,亦为能得到这位良师益友的评语而欣喜。青椒们不满了,吐吐槽;研究生受气了,发发怨。往往造成了科学网博客“负能量”大于“正能量”的状况。而由于种种原因,有关部门很少给出正式态度和及时处理。豪情仗义、心细入微的老邪院士则是生活在科教基层内“小人物”的最佳网友,乐意倾听博主诉苦,给与安慰。网友们信得过老邪,愿意和他交流。久久而来,形成了老邪博主在科学网的意见领袖地位。在小文院士仙逝几天来,科学网众多博主纷纷写稿,以不同方式纪念老邪,看得出他在大家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感情。
老邪博客留给网络时代的精神遗产永存
在李小文老师去世的几天来,科学网博客发文量和访问量大增。一些久久不写博客的科网“老”博主也纷纷撰文,纪念老邪。1月10到12日三天平均发表原创博文数达240篇,远高于上周发文的平均水平。图三是1月10日科学网博客主页(blog.sciencenet.cn/blog.php)的截图,真实记录了博友们争相发文,纪念小文博主的动人情形。
图三 科学网众博客纷纷撰文纪念李小文博主(2015年1月10日截图)
博主们以朴素的感情追忆这位布衣院士,有的网友用心刻出老邪博主的肖像,有的博主用诗歌赞美科网高僧,这都可以理解和值得称颂的。科普出版社计划出版《李小文纪念文集》就是一个很好的具体行动。
然而,作为科技人员,我们也需要从科学、人文、社会等角度来观察这些日子科学网发生的独特现象,以学术态度和技术手段来研究老邪博主留下来的精神遗产。李小文院士在专业技术上的学术贡献,自然有史册记载,同行们会传承其研究成果。但老邪博主的人文精神、他在科学网乃至国内网络发展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也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开展系统性的研究,总结出李小文博客溢出的人文精华,让老邪精神作为网络时代的一项重要遗产造福人类,与世长存。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