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江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zz 伪老派知识分子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

博文

博客十年:我的江湖渐行渐远(一) 精选

已有 13195 次阅读 2015-1-7 10:09 |个人分类:江湖|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从2005世界物理年到2015国际光之年,从美国费米实验室的“量子日记”到中国的科学网,从四十不惑到五十知天命,我老人家写博客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十年光阴,把一个生存在不怎么靠谱的学术界的偶像派理论物理学工作者,改造成一个以牙签为武器闯荡江湖卖艺不卖身的演技派跑龙套群众甲。我老人家一再声称自己是中国科学家博客之父,虽然从未得到官方的认可,却也没有得到民间令人信服的反驳。在这个意义上,我算博客江湖的一代宗师了。

 

仗牙签行走江湖是什么场面?每次在机场过安检时,总有手执电棍全副武装的MM拍着我老人家的后左臀兜小心翼翼问道:这是什么兵器?

 

牙签!

 

Show me!

 

Here you go!

 

你你你走!

 

于是我继续行走在时空交错的江湖,继续在自己的口腔中厮杀。虽然没有美女成群的记者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围过来问我老人十年博客的感想,我也很愿意回顾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断。

 

第一场:出山

 

关于我老人家出山的作品,已经有好几篇了,散见于国际著名博客网站“量子日记”和“科学网”上,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是我老人家。其中引用率最高的如下:

十年前说过的漂亮话,如今看起来已经很傻很天真了。

 

具有历史意义的是,2005年我在“量子日记”上发表的第一篇博文,竟然是宣传中国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2012年3月8日,这个实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要成果,我老人家也得以在闪光灯前见证了那个里程碑的时刻。

 

据我的第一个女生后来回忆,让她觉得报考我老人家的研究生可能有点意思的是我的2005年博文“一路风尘”中的一段话:

 

“但是我的内心产生一种顿悟,那就是我的羡慕其实极不真实。很多中年人,特别是那些所谓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女,可能都或多或少地梦想回到青春时代。问题是,青春时光真的那么美好吗?我回想起我自己一无所有的大学时代,口袋很空、学习很忙、压力很大、前途未卜。我真的愿意再过一次这样的生活吗?我不能肯定。很多中年人幻想的其实是带着中年的学识、经验、成就和财富去找回青年的活力和朝气,那样强强联合的日子自然会很美好。这一切可惜都是梦想。人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着,有时情况甚至比这更糟。生命的火车来去匆匆,注定只能和青春的驿站擦肩而过。”

 

任何女生走上理论物理学研究之路都和上了贼船差不多。尤其具有悲剧色彩的是,江湖险恶,这位女生是被一篇网络小作文骗进了这个江湖。回首往事,我愈发感到网络罪大恶极,而我老人家绝对是无辜的。

 

第二场:出名

 

那位女生临毕业时,已经发表了9篇SCI论文,其中一篇的引用率超过了60次。这个水平,虽然赶不上几位师兄,但在国外找个不错的博士后位置还是相当有把握的。可是她老人家死活不申请国外,而是极其任性地去了一个校园美丽无比、教师绯闻不断的大学。

 

她后来告诉我,到了那里之后,同事们不断问:你导师是谁?

 

点点点!

 

没听说过!

 

就是在点点点领域很点点点的那个点点点!

 

不知道!

 

就是科学网的那个老人家!

 

哦哦哦哦哦哦哦哦哦,你早说呀,看你急赤白脸的。这厮的博文我们都看过。

 

一个导师,不能在自己的科研领域给学生带来一点脸面,而是靠写博客这种特别草根的方式出点小名,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科学网,真的真的很科学!

 

回顾一下这十年,我老人家竟然写了整整360篇作文,分类如下:

 

游记:18篇

随笔:120篇

江湖:89篇

文摘:9篇

科普:67篇

书评:9篇

新闻:48篇

 

出名之后,有幸见过科学网更出名的几位博主,其中包括武夷山老师、贾伟老师、YC,以及我暂时保密的其他老师。和暧昧千年派女侠YC开的玩笑最多,尤其《江湖日报:YC与邢捕头拼酒心受重伤》的报道影响最大:

居然有网友对此图留下评论:真够剑~。

 

说的不是我老人家,我使的兵器是牙签。

 

除了在国内的圈子里混,这十年我老人家也在国外江湖拚过几次酒,见识了一些兵不血刃的大场面,包括

 

1)在国际高能物理学界顶级会议上作关于九阴白骨脚的大会表演报告(2008年,美国费城)

 

2)在国际知名的几个冬季或暑期学校讲授老林十二路小擒拿手等绝世下乘武功(2010年,奥地利;2012年日本;2014年莫斯科)

 

其中在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场滑雪,还上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快报,那可是个相当于《江湖日报》的国际顶级传播小道消息的大期刊,上镜的一般不是武林盟主就是江湖领袖。

 

第三场:出丑(未完待续)

 

第四场:出家(未完待续)



博客感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779-857176.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2015:国际光年的里程碑
下一篇:快讯:江门中微子实验破土动工

117 姬扬 张健 李学宽 王振亭 罗德海 肖军 郭向云 武夷山 鲍得海 周健 张鹏举 魏武 陈湘明 田青 罗会仟 曾泳春 李霜文 王春艳 张强 王芳 徐晓 褚昭明 喻海良 董侠 董洁林 沈海军 陆俊茜 曹小晶 刘艳红 田云川 赵克勤 黎安勇 梁进 李毅伟 马红孺 何士刚 黄永义 刘轼波 王善勇 曹俊 戴德昌 齐国臣 许方杰 魏国 陈尚明 孙学军 庄世宇 李郎平 林贤祖 刘全慧 陈学雷 汪晓军 吴宝俊 郝国庆 石磊 彭真明 任景莉 徐庆征 李森森 邵鹏 胡想顺 林中祥 王启云 郭胜锋 王云才 禹荣明 林珂 张铁峰 韩枫 陈儒军 李天成 杜敏彪 徐长庆 武永军 张骅 燕波涛 贾伟 刘士勇 王桂颖 石磊 周华 张业明 刘洪 洪佩龙 赵凤光 李雷雷 杨月琴 文双春 朱朝东 陈驰一 苏光松 王德华 刘刚 黄秀清 杨正瓴 曹聪 zzjtcm junsonlee qzw biofans ruby1990 clp286 qidao ymytm lqxyz andy123zh owuchangyuo yunmu htli spider VinceZhu kmzhaojian HLpope liangzx ychengwei ganendexin1993 peosi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