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中学学历史的时候,梁启超的标签是康梁变法失败后的保皇派,反革命派。改革开放以来,这个标签逐步淡化。这次习主席到北师大的讲话中,提及“北师大。。。也曾拥有过李大钊、鲁迅、梁启超这样的一代名师。这是北师大的光荣和骄傲。”算是最高层级的平反吧。
梁启超和北师大的渊源,可以从“京师大学堂”的筹建算起。在百日维新期间,在他代表政府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正式提出了设立“师范斋”的构想。1902年“京师大学堂”开始招生时,仍按此构想,分为 “师范馆”和“仕学馆”;后来分别演变成北师大和北大。
梁启超专门写过《论师范》的文章,论证师范教育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 “故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民国建立后,在代政府起草的《政府大政方针宣传书》里说:“国民教育以培养师范为先……今日大患,在国中才智之士罕肯从事教育,故师范愈隳,而学基愈坏。”
在北京师范大学正式定今名时,梁出任北师大校董会董事长,并在学校任课两门:“中国文化史”,和“国文教学法”。所以,北师大的这一光荣和骄傲,不带灌水的。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