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宇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ly2014

博文

俄勒冈大学华裔教授赵勇火了 精选

已有 31259 次阅读 2015-1-5 23:37 |个人分类:美国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美国教育,中美教育

【博主: 中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的教育多有“批评”,其实,美国社会也一样,特别是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许多人有很严厉的批评。作为家长,大多华人也都有亲身感受。转一文章给大家参考。

我认为赵勇教授的观点还是 偏颇了点。作为美国学生的家长,我们有亲身体会,相对于美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 教育还是 有许多可取之处。

俄勒冈大学华裔教授赵勇火了

中美教育大比拼

 

  用中国网民喜欢使用的一个词来说,来自中国的俄勒冈大学教育学院全球与在线教育研究所所长赵勇在美国火了。

  在美国社会、政界、教育界持续了三十多年甚至六十多年的有关教育改革的激烈辩论中,来自四川普通农民家庭的俄勒冈大学赵勇教授扔出了一颗大炸弹,或曰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震耳欲聋的观点。

  赵勇认为,美国政府和政界对中国学生国际考试成绩优秀的羡慕是不了解中国教育实情的瞎羡慕,是被忽悠了,而力图促使美国教育学习模仿中国教育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甚至比缘木求还糟糕,还糊涂,简直是自寻死路。

  在赵勇看来,美国教育之所以成就巨大,令世界许多国家的人、尤其是是让中国众多的人倾慕,就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不是中国式的,而是美国式的;美国不应当把中国也在努力抛弃的应试教育的垃圾再捧起来当宝贝。

  鉴于赵勇教授的特殊成长经历,鉴于他在中国和美国的第一手教育经历、观察、实践和研究,赵勇有关美国教育改革的犀利观点令他的支持者大为振奋,也令对立观点的人感到不得不刮目相看。

  赵勇在俄勒冈大学也是教育评估测试、政策与领导系的教授。

  纽约大学教授戴安•拉维奇在美国知识界很有影响力的《纽约书评》杂志发表长篇书评,评论赵勇最近出版的有关美中教育对比的新书《谁害怕大坏龙:为什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优秀(以及最恶劣)的教育体制》。

  拉维奇写道,奥巴马总统、教育部校长邓肯、美国国会议员和各州的州长和议员都应当读一读赵勇的这本书。

  在赵勇新书出版之后,美国之音对他进行了专访。赵勇就中美教育对比涉及广泛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赵勇的美中教育对比研究的着眼点主要是批评美国,但他也对中国的种种教育问题提出了尖锐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教育的最根本问题是大一统的政治笼罩教育,限死了教育,而在他的有生之年,中国恐怕没有希望走出这种困境。

  与此同时,尽管赵勇对美国的教育有激烈的批评甚至谴责,但他也表示对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得到的教育感到非常非常满意。他认为,美国教育强调学生个人发展、个人兴趣、个性发展是美国教育的大优势,“而美国的公立学校的包容性是全球最好的,这种包容性往往可能孕育不寻常的天才。”

  赵勇出生长大在四川农村,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上学,父母是文盲半文盲。他表示,自己当年上学没有人管,反倒让他得到了一种可以自由追求自己兴趣的另类“美式教育”,让他受益匪浅。

  赵勇在采访中也对计划来美国留学的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提出了他的告诫。

*成长经历和学术兴趣缘起*

  问: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美中教育对比问题的?

  答:很久了。大约从2001年,美国国会通过“不落下一个孩子”(No Child Left Behind)法案之后,我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No Child Left Behind的有点像拷贝中国的做法。因此,我就对这个问题特别关注起来。

  问:当初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开始感兴趣的,可以具体说说吗?

  答:首先,我是在中国长大的,是受过中国教育的。我到美国来读博士,研究的都是教育心理学,语言教学,都是技术方面,从宏观的方面,从教育政策方面对这个问题关注得很少。后来开始关注主要是因为我觉得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国,后来还有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它们对中国的教育过分地夸张。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把中国的教育看得过分地好。我们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其实都知道,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西方有时候有一些学者可能一知半解,在看中国的时候把自己的一些理念投射到中国身上。

  我觉得有必要让西方国家对自己的教育有一点自信。在我看来,西方国家的教育改革大都是错误的,被误导的。我研究这个问题,在这方面的考虑多一些。

*美中教育本质差异*

  问:我知道我接下来问的这个问题可能会有点强人所难,但我还是想问:这些年来,你有很多的机会从第一线观察美中两国教育;假如你只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你所认为的美中教育的最大差异,你的例子会是什么?

  答: 我觉得最大的差异就是,美国的教育至少口头上是说发展每个人的个性,而中国的教育至少从传统上说是培养有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是最大的差别。

  从另一个层次上讲,中国的教育是由一个大的强权政府所主办的,一切教育要听从“党的教育方针。”不管这种教育方针是好是坏,它要培养的人要符合“国家的要求”。

  而在美国则是要符合个人的要求。因为美国的教育不是一个政府办的,而是上万个政府办的。每一个学区都是一个独立的政府。

  问:我接下来要问一个具体的技术性问题。很多中国人认为,中国的孩子,亚洲的孩子在数学能力上比美国的孩子强,在语文教育方面美国,美国的孩子要比中国的孩子强。你对在中国人当中普遍流行的这种看法有什么评论?

  答: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培养数学考试能力比较强。但你数学考试能力不等于数理逻辑能力。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美国,媒体报道配有数据,图表,老百姓都必须能看懂这些。美国人辩论一般也要讲证据,论据,论点,这一些都要有数据说明。

  但我们在中国进行辩论,很多时候并没有数理逻辑在后面。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好,并不等于他们的数学能力就是好。我想在这方面有不少误解。现在很多人把数学考试当作是判断能力的一种方式。(不幸的是,)我们也没有其他的办法来判断能力。大家的误解可能就是从这里来的。

  数学能力是很多方面的。比如,空间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想象力。这跟考试能力可能没有多少关系,尤其是在早期数学阶段。

  就语文教育而言,我们不好截然说美国的教育好不好。美国传统上让学校孩子读原著,在高中初中都是读原著。而且辩论、讨论也比较多,也更多地强调自我表达能力。所以,美国孩子在自我表达能力方面强一些。知识方面,美国的语文教学可能比不过中国的语文教学。但在教育孩子运用文字、语言能力方面可能要 超过中国的孩子。

  中国的语文教育对现有知识的传递应当说很有价值,而且效果也很好。但现有知识的大问题在于,现有的知识是已知的知识,如何探讨未知的知识,在这方面中国的语文教育就比较弱。

  问:我还想再追问一句:就语文/语言艺术language art教育而言,你认为美中两国的关键性差异是什么?假如让你举一个最明显、最扎眼、最让你这位专家感觉印象深刻的差异,你的例子会是什么?

  答:我首先想说,美国的传统教育在近10年已经消失了很多。所以,我现在谈的可能是“不落下一个孩子”No Child LeftBehind法之前的美国教育。因为美国这十来年的教育基本上是在破坏它以前的优势,走向一种劣势,偏向于中国,越来越接近中国的传统教育了。所以,我这里要说,我要谈的是美国先前的教育。

  我们所看到的语文教育,中美两国最大的差异是,美国的后期语文教育,也就是在教阅读多之后,更多地是强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创作,让学生参与写作;而中国的教育则更多的是让学生承担一种消费者的角色,让学生消费信息,消费知识。

  在美国,孩子从小就被教着表达,在小学低年级就要假模假式地写书评,写书,甚至写书出版。美国这边的语文教学可说是更多地强调语言一种表达,一种创作。

*留学美国的告诫*

  问:假如说,你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要到美国来上学,你要给这个即将来美国上学的中国中学生什么告诫?

  答:我觉得我要提出的一个最重要的建议就是,首先,你要知道,这里是需要你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里的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而不是老师或家长的事情。所以,找到你自己的兴趣点,这不是一句空话或假话。这里真的是尊重你的这一点。

  第二,你要主动。学习不是别人灌输给你的,而是要你自己去追求的。

  这两点我觉得值得要来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考虑。

  问:假如说,你有一个亲戚的孩子要到美国来上大学,你要给这个即将来美国上学的中国大学生什么告诫?

  答:我觉得同理可推。我在美国的大学教书差不多教了接近20年了。经历过各种各类的大学。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中国,由于家长、学校、政府的强力主导,孩子基本上对自己的兴趣失去了关注,对自己的学习也没有信心,都认为学习是满足别人的需要,是做给别人看的。

  但在美国,教育是为你服务的,这边的教育把你自己的发展看得更重要;教育是帮助你发展,帮助你成长。

  我觉得来中国学生来美国上大学,最重要的一点是积极、主动,自己对自己的兴趣负责任。你花这么多的钱、花这么多时间来这里,不是为了满足一个老师的需求,也不是满足学校对你的要求,而是要对你自己确确实实有价值。

  另外一点建议是,中国的教育过分传统。学习只是上课,只是跟老师打交道。美国的大学教育更多的是跟社区打交道,跟周围的人打交道。大学越好,就越开放,里面的讲座就越多。老师教授都不会主动来管你,需要你自己主动去参与。

  如果你上了一个很好的大学,只是整天上课,那就是浪费了机会。那些课你在中国通过网络也能上。中国和美国大学教育的差别就是大环境。在美国上大学跟环境打交道是非常重要的。

*美中两国了解与误解*

  问:你经常中美两国两边跑。就你看来,中国人到底对美国的教育有多了解?到底是真正的了解多,还是误解多?

  答:我觉得可能误解更多吧。因为太多的人走马观花,来看一眼就觉得可以下总结了。有些人到了一个地方呆一天就可以写一本书,一个月可以写一篇文章,呆几年之后就什么也写不出来了。这说明,开始的时候觉得什么多新奇。

  中国人对美国的教育有很多很多的误解。第一个误解是过分看重成绩。国际学生评估考试,中国学生考得好,我们就觉得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了。孩子到美国读书,就以为美国也是看成绩,把美国的SAT(中学成绩评估考试)看作是洋高考,觉得这就是考试了。

  中国人还是一种传统的科举概念,以为考过了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考试只是学习的一部分。

  中国人还有一种误解,以为美国的教育是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其实联邦政府教育部对各个学校的教育影响非常非常小。这首先是教育的主权归各个州,而各州的学区又是独立的,学区管理机构都是选民选出来的。

  这种主管权非常分散、地方自治的教育体制使学校彼此之间差异很大。这也使很多势力在角力。民主党,共和党,加上工会,教师,出版商都参与其中。

  另外,中国人对美国的教育还有一个误解。中国是官本位,于是就以为联邦政府教育部长可以呼风唤雨。这其实在美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对美国的教育体制不了解,对学校教学设置不了解,对美国50个州的差异性更不了解。

  还有,中国国内的人以为,教育就是教学的浓缩,就是看课堂教学。而教育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课堂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要看博物馆,图书馆,孩子课外活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这一切都是教育的一部分。中国人对这一点理解的比较少。

*中国教育困境难脱*

  问:中国教育当局以及中国的学生家长现在显然也意识到,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教育是死路一条,要不得,所以在提倡所谓的素质教育。你觉得中国在可见的将来有可能摆脱应试教育吗?

  答:我觉得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摆脱应试教育是不可能。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觉得可能比较小。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文化很难摆脱。

  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用考试来判断教育,而且认为考试是很公平的选拔官员的方式。这是很难很难摆脱的。

  我们看到,在韩国,在日本,台湾,香港,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已经很发达,摆脱应试教育理应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了。但是实际上,还是没有摆脱。

  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应试的问题,我觉得有一个很重要方面是,要通过考试来满足权威的需求。考试就是一个权威,主持考试的要判断你。应试也是国家控制人民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我出题,我要求你做我想要你做的事情。你满足了我,我就给你奖励。考试是指挥社会的一根指挥棒,也是控制民众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应试教育在 很多情况下是强迫人们满足权威的一种方式。

  这些年为什么我对中国很少批评?因为我觉得中国的教育改革毕竟是在向好的方向走。我的大部分批评是针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批评。因为我觉得他们越来越崇尚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为何物*

  问: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什么,我一直是一头雾水,不明白。赵教授对中国所说的素质教育有什么理解?

  答: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什么。但我知道它想不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应对应试教育的。中国的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口号可以理解为反应试教育,也就是要强调素质更重要。素质包括思考能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社交能力,而不仅仅是会考试。考试只是反映你的做题能力,常常会有高分低能的情况。

  就中国的素质教育而言,我看了中国近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绝大部分是努力扩大学习面,再就是让学生不要过分追求考试分数。最近的高考改革在这方面的努力也看得出来,比如,不让奥数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在我看来,中国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趋向于美式教育,更多的是看重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不仅仅是认知能力,也包括行为能力以及其他很多方面。我认为中国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关于更加开放式教育的笼统的概念。

*美国能补救中国教育吗*

  问:中国从执政党和政府最高层领导人到普通的工人、公司雇员、政府官员甚至农民都希望把孩子送到西方国家,最好是送到美国来接受教育。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

  答:这我觉得应该是反映了一种历史演进。我们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从开始蔑视洋人到崇尚洋人,崇洋成为一种趋势。大家都以为西方的教育很好,比中国的好得多。但中国人也有心理矛盾。有人把孩子送到美国来,又觉得美国这边的教育不那么好。这里有一种悖论。

  另外,有些人家的孩子在中国不可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把孩子送到美国来是一种很方便的出路。另外还有富人移民,不愿意让孩子受中国应试教育的压力。还有人把孩子送到这边来受教育,是转移财产的一部分。

  总之,把孩子送美国来受教育,尤其是送小留学生过来的情况非常复杂。

  对年龄大一些的学生,比如说本科生、研究生,我觉得他们可能更多的是崇尚西方教育,他们认为至少在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方面,美国的教育要优于中国。另外,他们希望在这个国际化时代有国际经验,在国外学习过,对今后的工作和人生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也是一种必要。

  问:我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或许有些傻,但我还是想问,你觉得美国的教育有可能挽救中国的教育吗?换句话说,中国全民送孩子到美国来留学,到底能够在多大程度纠正中国的教育弊端?

  答:把孩子送到美国接受教育,可以对中国教育有所纠正,有所影响。但这留美国的人毕竟量还是小。我希望它能在政府层面、教育领导层面、教师层面和家长层面产生一些影响。

  我们看到,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这些国家,很多留学生回去做官,都是受过西方教育的。所以,美国教育的影响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些影子。但在大的方面对教育本身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多。而且,我觉得留学生的比例还是很不够。但绝对会有帮助的。

  但美国教育也不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良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跟美国不一样,中国所需要的人才也许和美国所需要的人才不完全一样。

*症结是政治还是传统*

  问:中国的教育今天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应当归咎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多大程度上归咎于当下的中国政治?

  答:我觉得更多的是传统文化,因为中国政治没有跟传统隔离开。我们看到,实际上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就是大一统,设置郡县,一统天下,开始中央集权。中国现在也是这样。

  教育也是这样。我们的教育,考试,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央集权。科举考试,说得好听一点,就是很好的选拔官员的一种模式,或者说,是给平民一步登天的机会。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皇帝用排除血统论和封建的方式挑选可以利用、能满足他意志的人,让有可能挑战皇帝人的都入皇帝毂中,成为皇帝可使用的人才。

  中国的教育为什么说一直是集权主义的教育?因为是要服务于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中国古代私学的创立者)孔子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孔子的说法是“各归其位,”要培养顺民各归其位,按照这种方式把官做上去。中国现在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传统。

  中国学校现在虽然不是以教授儒家经典为核心,而且有数学之类的现代科目,但基本理念和考试指导思想还是跟过去一样的。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或中国政府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政府教育部现在想尽力改革,要弱化考试的分量,但老百姓还不干呢。每次考试改革,老百姓反弹得很厉害。

  关键问题是,几千年来,我们只有一个老板。老板说,“我要这样的人,”你只能成为那样的人。你要有其他的能力,你也没有其他地方可去,没有地方发挥。现在好在有国企,私企,还可以出国,通道多了一点。

  但老百姓的传统思想还是认为考试考过,就算成功了。在中国古代,不管你怎样,只要你能考上进士,成为状元,你就有官位。现在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考试作弊的呢?我觉得中国老百姓传统思想还是没变,以为只要蒙混过去,以后不管我能不能干,反正我已经得到好处了,因为在过去考试过关就是人生的成功。

  现在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作弊非常头痛。加拿大也发现,很多留学生在那里留学,都是顾枪手替身去考试,去学习。这样的留学还有什么价值呢?

  实际上在美国,考进大学才是教育的开始。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你就是浪费时间、金钱和教育的机会。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中国人)要干这么傻的事呢?我觉得,这是传统文化思想根深蒂固的关系。很多中国人以为只要考试成功了,就等于中了举,考上了进士,就有了位置。

*中国教育死结所在*

  问:中国的官员,尤其是中国的高级官员特别热衷于把子女送到西方受教育。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官员,尤其是中国的高级官员对中国教育的弊端看得特别清楚?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教育改革因此很有希望?

  答:我觉得应该这么说,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看得很清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知道中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多的麻烦。

  其实,在当年清末废科举的时候,很多有识之士就意识到科举确实很残害人的发展,对国家,对个人都不利。但同时也有人担心,假如不这么干,是否就等于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否定了呢?

  我们这么年对孔子摇摆不定,一会儿要打倒孔家店,一会儿又认为儒家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放弃了科举考试,放弃了孔子,是不是就是全盘西化呢?全盘西化有什么坏处呢?中国人心里很矛盾。

  我对中国的教育改革希望不是很大。中国的教育肯定会有进步。但真正的希望在于全面地祛除中央集权化。我在美国也是这么说。

  现在中国有一种呼吁,说是教育要“去行政化。”去行政化还不够。假如一个政府控制了所有的大学中学小学,控制了所有的资源,所有的学生出路,包括学生资格的认证,这样的教育可能就是没有希望的。但中国肯定不敢放开这个。

  问:在你看来,中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什么?换句话说,假如上苍或上帝给你一个机会,只有一个机会,让你除掉中国教育的一个弊端,只是一个弊端。你认为最该除掉的弊端是什么?

  答:中国的一个最大弊端就是大一统,一个政府管这么多的学校,各层教师的资格,还有学校的统一考试。如果能有真正的地方自治,学校教育由各个独立的学区自己决定,那就是最好。

  但那样做,就违背了中共的教育方针,就违背了中央集权国家的价值观了。

*美国教育最大弊端*

  问:我们把话题转向美国。在你看来,美国教育最大的弊端是什么?换句话说,假如上苍或上帝给你一个机会,只有一个机会,让你除掉美国教育的一个弊端,一个最大的弊端。你认为最该除掉的弊端是什么?

  答:美国教育的最大的弊端是长期以来体制造成的不公平。

  因为美国是地方自治体制,教育都是地方房产税来支撑。所以,美国的学校教育差异跟一个学校所在区域的富裕程度很有关系。这就导致很多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其实中国也有这种情况,任何地方都会有这种情况。但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有这种情况是不应该的。我觉得美国教育在经费支持方面应当走向全面的公平。

  我觉得美国走错了一条路,这就是,在解决教育问题的时候没有从经费着手,而是从教学标准上着手。实际上,是在解决一个错误的问题。

  问:我知道赵教授也有孩子在美国上公立学校。我想我们的读者很想听听赵教授现身说法,想知道赵教授对自己的孩子在美国的公立学校接受的教育是否满意?

*美国教育之好*

  答:我的孩子在美国这边受过私立学校教育,也受过公立学校教育。我对他们的教育非常满意。

  从另一方面说,我觉得孩子的教育更多地要看孩子自己——再差的学校,你只要是爱学习,想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你就能学好。

  我觉得一般来说,美国的绝大多数公立学校都是非常非常不错的。这是就它们的整个教育环境而言。对我们这些从中国过来的人来说,我们知道我们当年在中国的学习条件比美国这边差多了,比美国最差的学校都差。

  所以,总体来说,我对美国的公立学校是非常非常满意的。

  而且,我先前也说过,一个学生的教育不在于一天两天的教学或学习的活动,不在于一个家庭或两个家庭作业,不在于一次两次考试,而是长期的。

  美国的教育比较广泛,给学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容许各种各样的人存在。而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则不容许一些人存在。美国的公立学校的包容性是全球最好的。而这种包容性往往可能孕育不寻常的天才。

*放手让孩子独立*

  问:假如赵教授作为学童家长对孩子的公立学校教育不满意,不满意在哪里?

  答:虽然我是研究美国教育的,但我很少去干预我的孩子的教育。我跟他们的老师聊,都是聊老师的事情,不聊孩子的事情。

  从中国的家长来说,假如说他们对美国的教育有不满意的地方,我觉得他们可能有时候会觉得美国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

  但我觉得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是一种好事。美国的教育更注重你的兴趣,培养你的责任感。如果你要放弃你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人的责任感,总是要老师驱动着你往前走,可能你会失望的。

*美国不了解中国教育*

  问:美国政界、商界许多人对中国的教育赞不绝口,认为中国中学生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办的国际学生评估测试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Student Assessment (PISA)成绩大大高于美国学生,显示了美国的教育危机。对这个问题,赵教授有什么评论?

  答: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中国对美国的教育不够了解,美国对中国的教育更不了解。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个考试成绩。

  说实话,理智地来看,像PISA这样的考试,考试一个15岁的孩子的数学、阅读和科学能力,15岁的一次考试,对你的人生来说,到底有多大影响?能反映你多少能力?这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一个误解。说实话,连SAT考试预测大学生,它的预测性都非常小。

  注重PISA考试成绩纯粹是拿着一个莫名其妙的事情把它看得很大。当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西方世界大大震惊,以为苏联整个的国力、实力都超越了西方。在某一方面确实是有超越,但苏联整个国家实力没有超越西方——美国没过多久就把人送上了月球。

  看一个国家的教育不应该只是看一两个、两三个指数。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也有可能有一种我们所谓的美国人凭空制造出来的危机,也就是manufactured crisis。有人制造这种危机,希望制造了这种危机之后,美国政府才会对教育更加重视,才会有更多的投入。

  或者,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希望以此引进所谓的新教育改革,比如教育证券,教育私有化,特许学校,出版商可以以此赚钱,考试机构以此赚钱。

  (记者注:教育证券, education vouchers,即政府出资让公立学校转学到私立学校上学的证券;特许学校,charterschools即政府出资的但运营独立于现有公立学校体系的学校;在美国,支持教育证券和特许学校的人说,这可以让美国人有更多的教育选择,让更多的人得以摆脱教育质量低劣的公立学校;批评者则说,这是毁坏并最终毁灭美国得以立国的公立学校制度的努力或阴谋的一部分。)

  这些人可能觉得,就是要把你吓唬住,要让你看到你的失败,看到中国的崛起。中国,苏联,日本常常被用来吓唬美国人。美国人自己也说,中国威胁论出来之后就强迫美国接受一部分人所认为的好的教育改革,比如更多的考试,更多的教育私有化。

  所以说,所谓的中国教育优秀的说法,有的是出于别有用心,有的是出于不理解。还有人是想借这个机会来摧毁美国传统的教师工会。美国有人大夸中国教育,我觉得是有一系列复杂的原因吧。

*关于教育的感想心得*

  问:赵教授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美国接受教育的情况,对比自己当年在中国接受教育的情况,有什么感触、感想、心得?

  答:可能最大的感触或感想是,我是生在长在中国农村。可以说,我基本上没有受过中国传统上的那种很好的教育。

  我在“文革”中后期,大约是在1972年开始上学。当时学校学制都改了。我上的是农村的学校。我的父母是文盲、半文盲。周围没有人可以管着我,教育条件很差。这反而使我得到了一种美国式的教育,没有人管我。

  而且,那个时候也没有想到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当时没有这样的目标。当时的大学只是“工农兵”大学生。我在农村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记者注:中国在中共已故的领袖毛泽东发动的延续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长期关闭,后来部分开放,招收“工农兵”大学生,即从工人、农民、解放军士兵当中选拔大学生。但能获得选拔推荐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的,绝大多数是中共地方干部或跟中共干部关系密切的人家的子女。所以, 赵勇教授出身四川普通农民家庭,在“文革”时期不敢想自己也能作为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中共现任领导人习近平也是当年的“工农兵大学生”。)

  所以说,我自己的教育不能说代表中国的传统教育。但我所观察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可能更多一些。另外,对很多亲戚的孩子,朋友的孩子的教育我都密切观察。

  至于我自己家的孩子的教育,我觉得我采取的是比较西化的方式。他们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我没有跟他们说,我要求他们干什么,我希望他们干什么。我们家从来没有讨论过他们今后的职业方向。我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女儿正在申请大学。

  我也没有想他们今后要追求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我觉得人生不可预测。最重要的是培养你个人的能力,追求自己的兴趣。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只要你能成为你自己的行业里的最好、最强,你做的事情确确实实是你的兴趣所在,你享受你的努力过程,而不是仅仅是努力的结果,你就可以获得最好的教育。

*教育与民主制度*

  问:在美国,从典型的保守派的老布什、小布什总统,到典型的自由派如已故的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都主张教育加强统一管理或考试,也就是趋向于中国的那种教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答:一般来说,政治家嘛,从政的人都希望自己能一举改变别人。美国的这种教育局面,我称之为权威主义的抬头。这种情况从上个世纪就在民主国家普遍出现。

  说实话,民主是一种效率特别低的体制。分权式的管理,地方自治等等是效率非常低的政府管理方式。于是,这些政治家们都想一挥手就把一切变好。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理念强加于别人,觉得用集权的方式可以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这是一种权威思想的误解,是哲学上的误导。实际上,民主的价值就在于民主的政府没有那么高的效率。

  高效率有两面,一面是建设性的高效率。你遇到一个明君,思想很好,可能就一切很好。但遇到昏君,问题就糟了。从世界历史上看,还是昏君占绝大多数。昏君掌权,集权政府在摧毁方面就很有效。

  美国这十几年来的教育改革集权化,标准化,中央集权化,实际上对美国的教育摧毁很大。

  好在美国基本体制还是民主的。慢慢的反弹的人越来越多。我估计再过10年,美国人会逐渐认识到,啊,这种集权式的教育改革是一种极大的错误。还是应该复归好传统。

*美中双方应理智看问题*

  问:对我们今天所谈的这些问题,赵教授准备如何总结?

  答:探讨中美教育对比确实是很重要。我觉得双方应当理智地看这个问题。

  中美两国文化不一样,体制不一样,经济发展阶段不一样。而且,更重要的是,双方对教育的理解不一样。双方那个都用教育这个词,但双方对教育的内涵、目标、过程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做这种对比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很难截然说好坏。对学生家长、对一般的人、对观察者来说,需要看大背景,看过去,看未来。

  中美两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彼此之间还有很强的猜疑。在观察中美两国的时候,容易笼而统之,大而化之,过分解读一些小的现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74168-856782.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美国思想家
下一篇:谁能优先到美国名牌大学上学?

39 戴德昌 陈楷翰 刁空非 张红光 张骥 牛登科 刘立 王华民 李峰 赵凤光 王骥 文玉林 肖重发 赵克勤 张能立 周进刚 武夷山 胡爱国 黄永义 李世春 赵保明 徐剑 田青 胡俊 程少堂 吕喆 蒋大和 刘广明 肖里 许方杰 张铁峰 孙友甫 李土荣 李祥海 强涛 biofans lingling101 qzw lianghongz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