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地图之问】关于胡焕庸线答博友 精选

已有 5614 次阅读 2014-12-5 01: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胡焕庸线

王铮博主在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11-847928.html 回应了老邪在【地图问】请教王铮博主:胡焕线、定律、及打破 中的疑问,反问老邪文中的“你们”是谁。老邪原文是:【但不久前听到一位领导作报告说:“你们还绘制了一张图给我,上面从东到西、以地级市为中心圈了几百个点,打破了“胡焕庸线定律”,。。。”感觉有些不理解。是最近有什么突出的研究成果吗?请指教。】

 

老邪不理解的也就是谁“从东到西、以地级市为中心圈了几百个点”,声称打破了胡焕庸线定律,并交到了李克强总理手上。最近(1127日),李总理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又再一次提出胡焕庸线怎么破的总理之问

   

李总理当天的讲话,表明他并未被以“地级市为中心圈了几百个点”误导,并首次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地;破胡焕庸线的关键在于让中西部的家居能享受到现代化的成果。所以,这个“重大项目”似乎花落住建部(行业、人居环境科学)已成定局。参考:李克强之问:“胡焕庸线怎么破?--时政--人民网

 

在同一博文评论17,张学文老师提醒,他的博文胡焕庸线就那么重要吗? ,拜读了。王铮博主也作了回复。老邪只能从外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想。

   

张学文老师问:

“但是,其他的人也可以指着另外一条等值线说类似的话,这不过把标定的等值线的值改动一下而已。我们为什么在很多等值线中仅分析这一条,而让其他的等值线埋没在视野外?”

 

这里,就牵涉到地理的“综合”概念。认为胡焕庸线就等同于400mm降水线是不严谨的,这可以以雨城雅安为例。总的说来,胡焕庸线综合了降水线、地貌区域分割线、文化转换的分割线以及民族界线,亦即与这些线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重合,这并不是“埋没”。

 

张学文老师又问:

“我没有否定胡焕庸的意思。但是80年后我们的数据更丰富以后,依然围着这一条线去讨论问题,固然体现了我们对胡教授的尊重,是否也显得我们的思维过分局限了呢?”

 

这有点近似于网友miracle1的响应:“或许应该建立多层次多等级的评价体系”。没有谁局限我们的思维。我的一位晚辈学生,甚至挑出了胡焕庸1935年文章(胡焕庸,中国人口之分布。地理学报. 1935. ISSN 0375-5444)中所用数据的错,例如1935年大悟县(礼山县)那么个穷县有200万人口是非常奇怪的。查了一下,1933年国民政府划湖北的黄安、黄陂、孝感,河南的罗山,四县各一部分,设立湖北省礼山县,1952年政务院批准改名为大悟县,县界基本不变。考虑到当时人口数据调查之不便和1933年时间之短,很大的可能是数据收集人员使用了正确的县界,但简单地把四县的人口之和,当成新设立的礼山县总人口了。但是,这样的失误,并不能改变胡焕庸线的综合性和简单明了的优势。基础研究之美,往往在于其结论的简单明了。是的,胡焕庸线很简单,简单到它是初中地理课本(2012版)绪言“与同学们谈地理”的内容。胡焕庸线也是有用的,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译成英文,供当时军民利用与参考。胡焕庸线这个名称,也是那时先用英文取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整复杂,但是要达到上述的简单性和国际认可的实用性,不太容易吧?达到了这两条,换谁的线,老邪都没有意见。

 

张学文老师又问:

“中国的人口分布自然是在国土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政治家李克强问“胡焕庸线”怎么破?似乎把打破自然规律的革命精神变相地提出来了。”

   

这有点近似于网友陈奂生的评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先决条件。这个先决条件不能打破也别想打破。人定胜天的观念导致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今天该回归适应自然、顺应自然这条路了,这才和谐。”

 

陈奂生网友说的比较直白,也就比较容易回答:那您进城干吗?回树上去:)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在遵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人类是可以改变环境的。比如调水,古有都江堰、洋有加州的北水南调http://baike.so.com/doc/1796534.html。大家好像都没有很大意见。李总理想要以改善中西部百姓的家居为抓手,老邪实在看不出有什么违背自然规律的意图。当然,牵涉面太宽,具体到聚居点的规划和工程,会有五花八门的对策,那是值得注意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848586.html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学网博客,并请注明作者姓名。
上一篇:道路以目
下一篇:人生若只如初见

38 曹聪 朱晓刚 梁红斌 刘旭霞 陆泽橼 徐晓 沈律 檀成龙 张强 杨正瓴 姚小鸥 陈楷翰 张骥 徐旭东 刘全慧 王春艳 鲍得海 吕喆 徐世文 蔡小宁 黄秀清 蔡庆华 赵美娣 赵凤光 陈奂生 李土荣 赵斌 junsonlee miracle1 ybyb3929 ddx7171 biofans wolffgang zdlhsh yanjip ken26 yunmu rockym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科学网 ( 京ICP备14006957 )

GMT+8, 2015-1-14 0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14 中国科学报社